行舟品牌分析——品牌如何实现有效的品类扩张(上篇)-0008全讯注册

方法

行舟品牌分析——品牌如何实现有效的品类扩张(上篇)

【发布日期:2022-03-07】

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,尤其是当今的市场环境,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。行舟品牌咨询作为品牌战略行业的创新者,我们也发现: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,哪怕是b端企业,他们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品牌效应,并开始着手构建品牌基础,打造品牌的护城河。

企业的盈利主要依靠产品,要么提高销量,要么降低成本。面对如今的市场,产品成本透明化,几乎不再具备长期的竞争力,实际产生的成本也越来越趋于统一。那么提高销量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力。稳固的销量必须依赖品牌。然而,一个市场不可能实现永远的增长,市场饱和的情况下,品类的扩张成为企业的下一个增长点。

如何有效实现品类扩张?

为什么有些品牌的品类扩张带来的反而是企业的亏损,不但未实现品类的扩张带来的利润提升,反而稀释了原有品牌的价值呢?

我们如何去定义品类扩张的“有效性”呢?

首先,我们要清楚,品牌的品类扩张基本有两个途径:横向扩张和纵向扩张。

——横向扩张

属于跨品类扩张。比如康师傅红烧牛肉面,他的横向扩张是基于方便面的产品进行了矿泉水、茶、方便食品等品类的扩张。

——纵向扩张

是基于原有品类的扩张。比如经典的可口可乐,在纵向扩张会推出无糖可乐,柠檬可乐等同类产品,而后在推出同属饮品的果汁、茶饮等等。

有效的品类扩张一定不能忽视你原有品牌基因的积累。市场对你原有品类的品牌认知是什么样的,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的扩张。而不是完全颠覆掉品牌认知,那等同于建立一个新品牌,还把老品牌给毁了。比如王老吉,在打出了怕上火喝王老吉之后,借助市场的良好认知,开始拓展品类,然而一开始就选错了品类。

在消费心智中,王老吉等于凉茶。然而王老吉却推出了王老吉啤酒。后来又高调推出了两款冠以“王老吉”品牌名的新产品“固元粥”和“莲子绿豆爽”养生粥。(给消费者整得一脸懵了)

市场对王老吉品牌的认知是:防上火的凉茶。而啤酒、固元粥等都是和市场认知背道而驰的。消费者对王老吉的心智还停留在凉茶,防上火。违背消费者心智,打造的新品类自然不会被市场消费者所接纳。特别是当王老吉啤酒遇到行业老大-青岛啤酒等,其实力完全处于被碾压的状态,更不可能突破消费者心智建立啤酒市场,同时还会削弱王老吉原有的品牌价值,丢失王老吉原本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。娃哈哈原来也借助市场消费者的认知,打造儿童服饰的新品类,结果也以失败告终。总结原因也是因为娃哈哈在儿童心智中是牛奶饮品,服饰品类的跨越与消费者心智不匹配,消费者可能会尝鲜购买,但是他们对儿童服饰的品牌心智一定是被其他品牌牢牢占据,改变消费者对娃哈哈的品类心智,去和另一个赛道的品牌竞争,不仅丢失了现有品牌积累的市场价值,也会稀释娃哈哈的市场感知。

所以,我们品牌的品类扩张一定要以市场对品牌的认知为基础。

举一个正面的案例:你们有了解过滴滴吗?最开始是以“滴滴打车”建立市场客户认知的,“打车”是滴滴最原始的业务方向。当他要拓展业务时,突破打车这个单一业务时,他把原有的“嘀嘀打车”更换成了“滴滴出行”,简单的业务名词更换,把“打车”换成了“出行”,这样业务包容性更广,同时与原有业务认知完全匹配。元气森林也是在大品类下的饮品中增加新品类,以便整体构建消费者心智中元气森林等于健康饮品。

那么品牌的新品类如何扩张呢?

再次重申:一定不要违背市场的品牌认知。

如果你的品牌在市场上还没有任何知名度时,这点就不用考虑(市场还没有形成品牌心智的品牌,属于寻找市场的机会点,而不是品牌的拓展)。该品类扩张一定是建立在你已经占据了品类市场头部品牌的情况下。通过大量时间或者广告的沉淀,市场对你的品牌产品品类有了深刻的认知,基于这个消费者心智,然后开始拓宽品牌的品类。

"));
网站地图